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短视频维权变侵权 警示什么?!

短视频维权变侵权 警示什么?

时间:2025-07-07 00:55:01 来源:八面见光网 作者:百科 阅读:107次

来源:工人日报

车辆加完油后,短视在行驶途中抛锚无法启动,权变侵权经4S店检测怀疑是警示加油站在汽油中掺水,车主遂在短视频平台发布曝光视频,短视该行为是权变侵权否侵权?近日,重庆武隆法院审结的警示一起名誉权纠纷案件认定,车主初次曝光视频不构成侵权,短视但经市场监管部门查证该汽油符合国家标准后仍未及时删除视频,权变侵权构成侵权。警示(见9月25日《法治日报》)

过去,短视消费者想通过舆论监督维权,权变侵权需要通过电视台、警示报纸、短视电台等传统媒体,权变侵权而此类维权纠纷较多,警示媒体资源有限。在人人都有麦克风和摄像头的自媒体时代,短视频维权提高了消费者通过舆论监督维权的效率,也让一些无良商家有所忌惮,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敦促、倒逼诚信经营的作用。

但短视频维权也是一把双刃剑。有的消费者维权意识虽强但法律意识不强——在通过短视频维权时可能曝光与卖家的沟通内容甚至商家的个人隐私,在配文上还可能夸大其词或使用一些过激言语,如对商家进行人身攻击、羞辱谩骂等。上述报道中的车主,明知并非加油站的问题,还任由相关视频持续存在于网络上,这无疑会对加油站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凡此种种,都可能涉嫌侵犯商家的合法权益,进而让维权变成侵权。此外,还有一些人并非真正的消费者,而是通过短视频“维权”故意讹诈商家,这就可能涉嫌敲诈勒索了。

短视频维权可以有,但必须紧守法律边界。比如,不能随意泄露他人隐私,要注意言论的真实性、评价的客观性,及时消除不良影响等。另外,消费者维权应首先求助正规渠道,比如通过“12315”平台进行投诉,申请消费者协会介入,向法院提起诉讼等等。

上述案件对短视频平台也是一种提醒——不能随意阻挡网友通过网络维权,但对一些打着维权旗号,明显存在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视频,也要及时进行沟通、处理。

相关部门也要积极行动起来,重视网络维权现象,同时加强监管力度,对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依法惩治,避免网络成为法外之地。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 妖股明天复牌,此前13天11涨停!公司这些行为被责令改正
  • 普京:将对北约军事基础设施扩张做出回应
  • 国内油价迎年内第八次上调!
  • 天津:重点物资运输车辆“一车一策” 应急中转站随时启用
  • 央行:8月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共6.84亿元人民币
  • 城投债“资产荒”:供需矛盾加剧
  • 泽连斯基:这种组织,全部封杀!
  • 突发!楼市最重磅利好来了,房贷将大幅度降息20个基点
推荐内容
  • 硬抗美国施压!荷外贸大臣:对华出售光刻机 荷兰自有主张
  • 博主称被美团跑腿勒索暗示加价,当事骑手发声
  • “卑鄙!美国正试图诱降俄外交官”
  • 美联储立志打压通胀,美国经济能避免硬着陆吗?
  • 英大泰和财险被罚12.8万:委托未执业登记销售人员从事保险销售等
  • 印度不卖小麦了!全球粮食危机来袭?